都市传说百科全书:谁会消失在午夜?
扬·哈罗德·布鲁范德花了一生的精力投入这项研究,早在1968年,他就出版了《白头鹰的隐形羽毛》,该书多次修订再版,成了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民俗学概论教材,1981年,布鲁范德出版了《消失的搭车客》,搜集了103个美国都市传说,引起了公众对于都市传说这项民俗学新领域的广泛兴趣。《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初版于2001年,到2012年增补扩充为两卷,搜罗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都市传说,是一部野心堪比《金枝》的大作。
仰赖犹他大学多年执教以及担任美国民俗学会(AFS)主席、《美国民俗学刊》主编的经历,布鲁范德编撰这类作品很有经验,他把都市传说分为汽车,动物,恐怖,意外事故,性和丑闻,犯罪,商业和职业,政府,军事和社会,名人,以及学院十多个类别,采取辞典式排序的索引方式,从A~Z做了系统性的整理和陈列,这些类别之间存在多重交叉,脉络清楚,繁而不乱,既能精准把握又能更好拓展边沿,查找也很方便。
布鲁范德抓牢了两个学术涵养:人类学与民俗学。这两门学科在很多时候是联手的,它们都需要避免简单的价值判断,重点在于呈现参差多元的现象本身。无论来自哪里,书里收集的故事都浸透了浓郁的口述的色彩,自成一套不言自明的逻辑。我们没有必要追查午夜的都市街头是否有幽灵司机,或者裂口女在游荡,也没有必要担忧保姆会把婴儿放进烤箱里烘烤或者电脑屏幕会突然闪现仇人报复的血淋淋字句,这些挑战我们认知体系的传说并非代表了他者和异世界的存在,而是让我们打开心眼,注意到它们所代表的声音的意义。
世界各地到处流传着这些传说,版本细节有所差异,但是母题高度一致。我们可以在结构的层面上进行研究,看看叙事如何组织以及主题如何系结,而不是专注于诡异莫名的描述。故事和说故事的方式有关联,故事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关联。“烘烤婴儿”显示了年轻父母的忧虑,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是否会不安全;遭到室友药物迷昏、被侵犯,后来受害者残忍报复的故事,听起来很像社会新闻,只是它在传说里被夸大化、普遍化。经由全面对比同一类别的都市传说,我们可以辨明一般的特征、统摄全局的主题,以及风格和语调里的共相因素。
作为文化符号的都市传说具备三个基本元素:很强的故事性、一定的可信度、一定的警示意义。重复是方便流播的轻捷方式,轻幽默和荒诞离奇具有发酵效应,匿名性保证言说的自由度。人们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因为猎奇,更出于传达信息的需要。故事是大众心理机制的折射,表达了人们对政府信用、交通安全、婚姻出轨、食品卫生、时尚虚荣等等的担忧。都市传说构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口口相传之外,报纸、电视台等媒体推波助澜,无论传谣还是辟谣,扩散就是版本催化,这是一种社会流瀑效应。
布鲁范德把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按照首字母的排序编写在书中。比如,“C36.搜集和誊录都市传说,Collecting and Transcribing Urban Legends”强调了问卷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布鲁范德说,逐字逐句地搜集文本并密切关注背景、功能和演述的理想,应当作为人们努力搜集都市传说的指导,所以必须注意整体氛围和讲述风格,谁讲了这些故事,他们是讲给谁听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布鲁范德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检验“钩子”传说里的性意识和象征的方法,谈及“同情心课程”和“洞察力课程”这些心理学教程触及的都市传说的应用实验,还谈到了《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觅米”理论在传播学上的体现,整理了都市传说在不同群体间传播的特性和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包括都市传说中的社会阶层、都市传说中的歧视、都市传说中的语言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
都市传说有很多无厘头的、后现代的因素。都市传说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并不都是刻板印象认为的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太,而是以年轻人或者媒体行业、创意工作者为主。文学艺术领域对于都市传奇的吸收与应用,蔚然大观。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里“哭泣的桃金娘”的原型灵感,就与都市传说里的密室逃脱和下水道里的怪物有关。当1987年的电影《三个奶爸一个娃》在1990年以录像带形式发行时,人们注意到在一个场景的背景中出现的幽灵形象,那显然是一个小男孩,这个添加的元素掀起了新一波的观影热潮。
在所有当代传说中,“消失的搭车客”被搜集得最多、讨论得最广。这也是布鲁范德最关注的一个母题。这个传说版本之多样化及其流通热度,激发了虚构作品、影视、广播、电脑游戏、艺术品、广告、小报宣传和流行歌曲等创作灵感。年轻女搭车客的轻薄衣服意味着她们的纯真,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性空间暗藏着失贞的风险,都市传说展露世界的诱惑和无情,这种象征性的道德叙事很容易让人想起欧洲中世纪时期炉火边的“鹅妈妈故事”和后来童话《小红帽》的另一层寓意。社会现实的根基撑起了民间传说的构架,民间传说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观念,而如今,都市传说正是关注现代性和都市生活的民俗学家的目光所在。
诚如布鲁范德所说:“可以大致归结于口述传统对于事物可能性的艺术化探寻”,“无疑蕴含着我们文化的象征,反映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次的阅读,或许能够修正我们对都市传说的错误印象,体会到民间叙事中丰富的文化图像和复杂的心理机制。
微时代的首选书单
责任编辑:臧继贤
本文为澎湃新闻翻书党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留言申请,或发邮件至:ppfanshudang@163.com